「約翰,我來到這裡的理由可是很自私的。藉由奉獻、自我犠牲、服從修道院院長和修道院的規定,我奇妙地除去了本性上的自我中心。我越是放下驕傲和自我,我越是覺得生命裡充滿喜樂!約翰,我所感受到的喜樂絕非筆墨所能形容。而我之所以留在這裡服務,完全是出於自私心態,因為我想感受更多喜樂!」

「我曾經看過一份社會學的研究報告,這份報告調查了一百位年過九十的老人家,這份報告只問了一個簡單的問題:『如果生命可以重來一遍,你會有什麼不同的打算?』前三名的答案是:多冒險、多反省、多為後人造福。

 

李跟著說道,「我倒是很認同多為後人造福這個答案。我常花很多時間陪伴老人家,所以我知道當我們老了以後,念茲在茲的就是不曾為別人付出過什麼,這甚至會影響到我們能否心平氣和地面對死亡呢。到了生命盡頭,只剩一個最要緊的問題:『我們這輩子到底做過什麼?』既然我們身為領導人,我們就擁有絕佳的機會能為別人『做點什麼』。」

「快樂與否是建立在發生了什麼事情之上。要是有好事發生,我就感到快樂;要是有壞事發生,我就感到不快樂。喜樂和快樂不同,喜樂是更深層的感受,它和發生了什麼事情無關。幾乎所有最偉大的威信式領導人,像佛祖、耶穌基督、甘地、馬丁路德、金恩博士、或是德蕾莎修女,都曾經談到喜樂。喜樂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,是一股堅定的信念,相信自己已經明白了生命中最為深刻永恆的真理。為人奉獻讓我們從自我的枷鎖裡釋放出來,而過多的自我卻堵塞了生命的喜樂。」

 

李跟著舉了其他的例子,「我總是告訴年輕人,結婚的一個好處,就是提供小兩口一個成長的機會,藉著關心對方-也就是他們的配偶-的需求,他們可以學著放下過多的自我。而小孩的出生又是另一個成長的機會,藉著照顧小孩,處處為他們著想,他們可以進一步克服自己的自私心態。單身或變老所要面臨的一場硬仗,就是要設法不讓自己變得太過自我中心。我覺得,自我中心的人可是世界上最寂寞也最痛苦的人啊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